首页/注册/登陆,欢迎光临!
正义论坛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园地 >> 反腐作家谈《追问》:“书中事都是真的”

反腐作家谈《追问》:“书中事都是真的”

2017-03-30 19:24:57 来源:正义与法制网 浏览:2543

反腐作家谈《追问》:“书中事都是真的”

发布时间: 2017-03-29 10:45:49  |  来源: 新京报  |  作者: 贾世煜  |  责任编辑: 毛明斌

丁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受访者供图

坐在某位落马官员面前,作家丁捷一度觉得,眼前的官员错把官场当成了江湖。

丁捷的另一个身份,是江苏省属某上市文化集团的纪委书记。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在中纪委和江苏省纪委提供的633个案例中,他遴选出28个以上地厅级与省管干部违纪违法典型,并到监狱或办案点与13名落马官员面对面交谈。“这些人多是主政一方的官员,应该算是中国领导阶层里面的中坚力量。”他告诉新京报记者。

他试图走进落马官员的内心,探究他们走向贪腐的心路历程。这些内容于近日汇聚成《追问》一书,面向社会公开出版发行。

3月22日,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丁捷说,自己找的一定是处于灰色地带的官员,“在某一个特殊的时期,这种人心里会摇摆、纠结。如果他的内心足够强大,也许他就能自救。”

“我找的一定是处于灰色地带的官员”

新京报:中纪委和江苏省纪委一共提供了600多个案例,你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标准?

丁捷:我这本书主要是写落马官员的心路历程,写他的内心世界是怎么演变的。那种赤裸裸的花钱买官、行贿受贿,直接去搞腐败行为的官员,在我的素材里涉及得并不多。因为我觉得这种腐败行为不具有普遍性。

我找的一定是处于灰色地带的官员。在某一个特殊的时期,这种人心里会摇摆、纠结。在走向人生巅峰后又堕落的过程中,他一定经历了心灵上的纠结、矛盾和斗争。如果他的内心足够强大,也许他就能自救。

新京报:这种纠结、矛盾和斗争是指什么?

丁捷:我认为这些官员他们平时的心理状态就是纠结的,处在一种既担惊受怕又抱有侥幸心理不想按照规则办事的纠结之中。

我认为这些官员最纠结的是,他们明明很心虚但他们必须扮演一种非常明朗和能坚守原则的人,这叫做心虚。但越是心虚的人,越貌似强大。所以,《为情记》里面的副市长,他那么滥情但又表现得很清高,认为自己的感情是纯洁的。

官员从事的工作和掌握的权力要求他们必须要做公事、为公众服务。但他们一旦产生了私心后,用私心去处理公务,这本身就是矛盾的,他们的内心一定很累。在我跟这批官员接触的过程中,我也能感受到他们很累。他们时不时地会流露出这种真实的心态,觉得人不好做、事也不好做。

新京报:这种矛盾还会体现在什么方面?

丁捷:在采访和翻阅材料时,我也看到一些官员做人做事和品格表现的矛盾性。例如,一个官员一边通过不正当手段积累个人财富,一边还做一些善事,让家里人把赃款捐给贫困地区,做一些所谓的扶贫的善事。还有一些官员,自己收了人家很多好处,然后再把这些好处给别人。

我认为他们明知道有一些钱不该拿,有一些好处不该得,所以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所谓的付出一部分,以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和非正常思维上的合理性。

保证书里的事都是真实的

新京报:在采访过程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落马官员?

丁捷:有很多案例还是很让人揪心、震惊的。比如,有一个国企的董事长,网罗了一批兄弟,在这个单位织成了一张权力网,可以说是完全不受制约,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他的兄弟违法违纪的很多,但都受到了他的保护,所以这帮人就围着他。

这个人退休之后失去了权力,这帮兄弟有的主动举报他、还有的因为他曾经没有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而去整他。他最终被牵连出来。进了监狱后,一开始家里人还对他挺好,但在暴露出他在外面还有私生子的事情后,家里人也跟他反目成仇了。这就叫曲终人散。他曾经追随者众,到最后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新京报:最近,《追问》这本书的部分内容曝光后,人们猜测其中一位拥有明星情人的正部级金融高官的真实身份,认为他是某位落马官员。这种情况你此前是否预料到?

丁捷:很多省部级甚至更高级别的落马高官,在他们的案情描述里,都涉及生活作风问题。只要写到谁涉及生活作风问题,别人难免会去猜测。我预料到有可能会去对号(入座)。但这不失为一种警示。

这本书是一个全面的反映,书中选择了七八个典型案例,目的就是为了尽量覆盖所有典型的违法乱纪行为。如果仅仅报道男女关系问题,好像给人一种误导,这个官员出事儿是不是就因为男女关系?事实上男女关系并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在绝大多数涉案官员身上,男女关系问题都不是里面最严重的。

我保证书里的事都是真实的,都是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的,但不是一一对应。这是为了规避对号入座。

新京报:当初把这个案例写进书中,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丁捷:前些年,一些官员物欲膨胀,虚荣心到了一种近乎疯狂的程度,在生活上的一种表现就是追求奢侈品。明星可能是“情人”里面的奢侈品,满足他们更强烈的虚荣心吧。这种虚荣心在很多官员身上都是存在的,所以这个问题我无法回避,涉及这么一个案例是正常的。

曾遇到假冒首长干涉办案等情况

新京报:在你交谈的落马官员中,一些人所涉及的案子还没经过法院审理,或者还没进入司法程序。他们能放下戒备和你交谈吗?

丁捷:没有经过法院认定,不等于不可以跟他聊天交流。我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会围绕着他已经明朗化的(违法违纪)事实来聊天。另外,我并不是描摹这些人干了多少坏事,而是描摹他的人生历程和心理演变过程。

新京报:这样容易走进他的内心?

丁捷:容易的。谈他的生活和世界观,他们的世界观一般都有个演变过程。

比如,有一个某部委下派到地方挂职的干部,朋友很多,办事能力特别强。那时,他到北京跑项目,为地方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他就开始动用权力,有意识地在一些项目里朝别人希望的方向运作,收了一些好处,最后落网。

我着重要问他的不是这些事儿,而是问他对自己的交际观有什么样的认识。四海之内皆兄弟,这种东西是江湖,和官场应该做严格的区分。我们的官场不能当成一个江湖。

新京报:你在平时的工作中是纪委书记,也接触了很多案件。在你看来,能吏走向腐败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丁捷:同样都是能人,有很多能人没有走向腐败,但又有很多能人走向了腐败,原因就是没有划清界限。当一个官员的能力很强,强大到自认为可以扭曲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时,确实可能会改变规则、突破纪律,甚至规避了法律。

比如说一个地方官员在城市规划建设推行的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讲可能会去打擦边球。他可能把政绩观和利益观放在第一位,所以做了一些突破,但这种突破实际上是不被允许的。

新京报:你在书的开头写到了纪委书记接到首长秘书的电话,因为案件牵扯到高层要求停止调查的事情。这是你的亲身经历吗?

丁捷:所有的办案人员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这样的事儿。假冒首长、行贿、甚至直接威胁等等,我们也都经历过。

新京报:回头看这本书,有没有遗憾的地方?

丁捷:如果有可能的话,将来我会写一部叫《纪委书记》的纪实文学。我想从自己和同行们的工作经历出发,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从事纪检工作的人,写他们在办案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悟。这个视角会不一样。(记者 贾世煜)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加盟分站 - 请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