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注册/登陆,欢迎光临!
正义论坛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园地 >> 执着的摄影者——湖南常德日报赵有强

执着的摄影者——湖南常德日报赵有强

2017-01-13 11:09:59 来源:正义与法制网 浏览:3635

有心有恒方有强——访高级记者赵有强

  我有许多新闻界的朋友,常德日报高级记者赵有强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湖南省高评委评出的第一个正高职称的摄影记者。英雄不问出处,只有初中学历的他成为正教授!

 他是获奖专业大户。2001年,被中国艺术摄影学会评为“中国优秀摄影家”,他曾获得湖南省好新闻一等奖5个;中国地市州盟报好新闻金奖2个,银奖6个;全国新闻摄影年赛优秀奖2个。  

  他是一个特别的“富农”。他通过自学,能摄能写,出版新闻类著作4部:2001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赵有强新闻摄影作品》;2005年,香港新风出版社出版《采访高层纪实》;2011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富农》;2013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劳动的人们在歌唱》。他应邀在全国高端赛事中2次主办摄影个展。他在《军事记者》、《新闻传播》、《人民摄影报》、《中国地市报人》、《城市党报研究》、《新闻天地》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

  他的专业成就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2003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2007年5月接受央视7频道专访;2011年担任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人民网、中国日报网、中央电视台网络频道、《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报》、《湖南日报》等数十家媒体用消息、人物通讯、专题报道、作品选登、书评等形式推介。

   他曾经调侃,省级以上媒体的记者是“高富帅”,在地市报工作的是“矮矬穷”。如今这个矮矬穷”终于也成为“高富帅”了。

   赵有强采访报道过无数个人物,我这个业余通讯员今天也采访了这个高级记者。谈起如何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有强向我谈起了自己的真经。

              夯实“两个功底”

   这两个功底是——政策理论功底和摄影与写作功底。

   赵有强1978年初中毕业。1980年5月,招工进厂学徒。为不上“三班倒”,自学写写画画加摄影。1992年,参加常德日报摄影记者招聘考试,从百名考生中“跳”出,当上了摄影记者。

   有强从游击队员变成了正规军战士,荣誉与自卑集于一身。开始,他仰望那些业务能力强的同事,佩服、对比、模仿……尽管有些效果,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思维方式模糊了发现好新闻的眼光。

   1995年12月,有强拍摄了《郭支书的烦恼》。这是一幅批评某地农村为迎接上级检查,大做“达标牌”搞形式主义的新闻照片。获得当年全国地市州盟报年度好新闻评选金奖。在山东泰安颁奖典礼上,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讲到什么是好新闻时说:“宏观构思,微观选点,是评选好新闻的重要标准。”并举例《郭支书的烦恼》。“宏观构思”,就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去选择好新闻题材。“微观选点”,就得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关注百姓切身利益。赵有强从中悟出了一些道道。

   此后,他对中央、省委、市委的重要文件精神详读细解,对生活中发生的事留一份“比比看”之心。农村的大变革,他拍摄了《富农》系列、《二次“土改”》《土地流转的受益者》《收公粮》;经济体制改革,他拍摄了《个人竞买国有大型企业》《重器时代》《渴望再就业》等。这些照片,因选题好,大多获得了新闻奖。《收提留》还被业界视为财税体制改革中的独家新闻影像资料。

    选到了好题材,等同于有了好目标。要命中目标,就需好枪法。他制定了心态训练、拍摄训练等计划。从2002年起,凡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来常德视察,市委都会安排他去采访。在拍摄朱镕基、温家宝等领导时,他表现得非常镇定,抓取了领导人的多个精彩瞬间。写出消息、特写、采访手记让同行称道。这种成功,首先缘于对心态训练的重视。摄影记者把洞察到的瞬间固定在画面上,出手要快准稳。训练这种“一剑锁喉”的技能,需要丰富多方面的知识。他买了100多册摄影类图书,从选点、用光、构图等基础知识学起,扎扎实实,强化训练。经过长期实践和深入思考,提出了新闻摄影的本质特征是“瞬间信息量的最大化”这一观点。论文在《城市党报研究》《中国地市报人》发表。他拍摄的一批“断胳膊少腿”的“不美”图片,因为表现出最大信息量而得到专家好评。

               勇当“拼命三郎”

   好新闻永远在路上。赵有强始终用拼命三郞的精神干新闻事业。为了一个精彩的镜头,赵有强可以等,等上数小时也不去指挥和调度被摄对象;为了一个好的角度,他有时甚至退到悬崖边沿而不知。

    2001年10月,他去西藏隆子县采访援藏干部。尽管往返行程过万里,还要穿越可可西里生命禁区等,但为了获得更多的优质新闻资源,他还是坚定地选择了自驾行。中途被困5025米的雪山之巅。进山时是晴空万里,到了晚上,身上裹着两床军用棉被还冷得发抖,车窗上结满厚达1厘米的冰。吉人自有天相,他被一位叫拉琼的藏族养路工搭救了。阎王门前走一回,并没动摇他西行采访的决心。隆子县平均海拔4800米。明知路途险象环生,他却天天缠着援藏干部下乡、下乡、下乡。全县共7个乡镇他去了5个,远至中印边境的扎热乡。白天背着五六公斤的摄影包到处拍摄,夜晚,头昏脑胀在半梦半醒之际煎熬。5天时间,他拍了20多个胶卷,记录下援藏干部和藏族群众亲如一家的700多个画面,其中,《藏区考生》获得了“中国优秀图片”奖。

  1999年6月,市城区有人身绑炸药欲与“仇家”同归于尽。他紧跟公安干警向犯罪嫌疑人靠近,在制伏的一瞬勇敢地冲上去,清晰地拍摄到了嫌疑人被按在地上的情景。事后回想,这种勇敢实在可怕,但可怕之后,任性继续。为抢拍到好新闻,“拿性命当儿戏”成了他的新常态。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他随部队官兵营救被困水中的幼儿园教师,冲锋舟刚下水即抛锚,在激流中差点翻沉。1999年4月,与同事采访扎根太浮山区的民办教师于锦村,翻车遇险。2010年采访二广高速开工典礼的那天,正是雨后初晴。为选一个高角度,他独自上山,拍着拍着,脚底打滑,幸被树枝挂住,如若再往前滑一米,悬崖之下,便是葬身之地。

   有强说,著名战地记者卡帕有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好,那是因为离被摄者太远。”和平年代,摄影记者也需要有卡帕一样的职业态度与献身事业的精神。

            争做 “双枪名将”

  赵有强看来,世界已进入全媒体时代。摄影记者既要拍得好照片,又要写得好文章,更要让自己成为有思想深度的人。

农民杨绍军19年间累计收养孤儿526人。拍摄杨绍军抚孤育才的故事成了有强的“马拉松”。到灾区收养孤儿有他,大年三十和孤儿们一起团年有他,孤儿院的食堂有他的饭盒,寝室里有他的临时床铺。他镜头中装进的数万幅照片,情感真切,表述完整,许多场景令人震撼。2007年3月6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观看了照片,夸奖道:“绍军同志,你干得不错,这是行善积德,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杨柳青第二届国际民俗摄影大展”上,赵有强的个展“追踪19年:杨绍军收养526个孤儿的故事》成为这次展览中的最大亮点。著名摄影家朱宪民感叹:“19年坚持跟踪一个题材,并拍出如此生动的作品,了不起!”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推介展览。

有强觉得,仅用相机记录还不够,还要写出有份量的文章,挖掘杨绍军事迹的内涵,探寻他的人生境界。2014年春,他接到采写杨绍军的任务后,一连数天茶饭不香,最终以《为富有德》为题,写出了12000字的长篇通讯。文章强调了一个主题——杨绍军是一面镜子,他正确的价值观为当今富人树立了榜样。

  《富农》这部影集,是赵有强的又一智慧结晶。这本文图集记录着51个农民致富的故事,在摄影界掀起了阵阵波澜。中国摄影出版社看了书的初稿后,主动联系国内4位著名的专家学者撰写书评。在第九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上,中国摄影展览中心(出资)主办了“富农赵有强纪实摄影作品。”对于摄影人来说,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富农》的图片被专家们称作精彩,他的文章也成了评论家们热评的对象:“51位人物,‘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一点也不拘谨,没一丝矫揉造作。”而真正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作品集所选的典型,非大富大贵,他们的经验可复制可模仿可给人启迪。它成了一部工具书,为创业中的农民提供经验,作出示范。农业部专家严端详说:“一本书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就是一本好书。”《富农》用实力证明了他的思想有深度,术业有专攻,能在精彩纷呈的时代变迁中捕捉到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典型人物、热点事件。

   文章千古事,憨灵自己知。有强写文章,天马行空,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行文时便还原什么。干脆利落,行文“赤裸裸”。但遇上特别有意义的画面,则会“啰嗦”几笔,放大旯旯旮旮。“把小人物写出了大情怀,把大人物写出了小情调。”“来自生活的口语简直比比皆是,短句多,擅刻画,现场感强,文笔生动而有趣。”行家如是评论。清华大学摄影系教授韩子善先生说:“读赵有强的作品,好似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社会的窗户。从赵有强的新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其真实自然的、具有新闻价值和时代特征的、说明准确的典型瞬间。”

                 坚信“路”在脚下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在媒体变局日渐明朗的未来,摄影记者的出路在哪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图片?党的新闻媒体需要传播什么?摄影记者靠什么样的内功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赵有强坚信路在脚下。

   1999年的一天,赵有强到桃源县农村采访,得知农民实施柑橘嫁接技术后,果实尚未成熟,商家抢签订单,而下午在另一个乡却看到农民贱卖柑橘的场景。他把两幅照片组合在一起编发,标题为《学科技,李老汉俏卖优质柚 /盲耕耘,伍大叔愁卖贱价桔》。经这一对比,新闻的内涵就突显出来,从一般性的新闻变成了有指导意义的好新闻。他体会到,摄影记者必须要有从一般人不易察觉的事件中发现新闻并能快速凝结成影像的功力。

    赵有强认为,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是摄影记者。抢新闻,判断新闻价值大小,能否成功的根本区别不是在拍摄技术上,而是在政治敏感、文化修养、价值取向上。常常说路在脚下。这里所说的“路”,就是新闻的“党性”、人民性,所说的“脚下”,就是新闻人的价值担当及其自觉实践。在同一个新闻现场,为什么有的会把握大局、真实选点、客观报道,有的往往孤立看待,片面选材,拍摄那些刺激的、哗众取宠的画面呢?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记者”素养。

    时代在前进,要想不被淘汰,就得加强学习,不断历练,在政治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及时掌握国家发展的新动向和大方向,正确判断和处理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在业务上,通过持之以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型、全能型记者。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赵有强背架相机走四方。有强对我说,时刻记录真善美,这是摄影记者的义务与职责,也是我的人生价值所在。再过8年,我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如何坐好新闻从业的这趟“末班车”?我的答复是:抱朴守正,笃学敏行,心无旁骛,一往无前!



                           今天我和有强在一起


20162月,在中国杨柳青国际民俗摄影大展中,赵有强“追踪19年:杨绍军收养526个孤儿的故事”摄影展开展。


                     



2012523日,在第九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上,受组委会邀请,“富农. 赵有强纪实摄影作品展”开展。图为美国著名摄影家大卫.格兰特.比斯特与赵有强交流。



                              赵有强的专著


                        子堤    摄于1998年


       持卡的孩子   摄于1998年



        建筑工人   摄于1999年


                     民工      摄于1999年


         彷徨    摄于1999年


                    渴望就业    2005年



                    广场舞       2008年


                 服务      摄于2015年



               大山里的孩子王    摄于2016年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加盟分站 - 请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