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十个明确”系列谈③】
作者:孙明增(天津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作了进一步概括,其中之一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道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深层镜鉴和历史真谛,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浓墨重彩的底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深刻回答了我们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是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人民英雄论”,是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的“人民至上论”,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论”,是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人民动力论”,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民幸福论”。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须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哲学内涵。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唤起工农千百万”;在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遍地英雄下夕烟”;在春潮澎湃的改革年代,“杀出一条血路来”;在迈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直挂云帆济沧海”。如烈火,如激流,如惊雷,人民群众身上蕴藏着的无穷伟力,推动民族复兴的航船驶向未来。
人民是天和地,须坚守人民至上根本立场。“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坚持人民至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涵。“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习近平总书记用形象的比喻,深刻揭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朴素道理,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什么是人民至上?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就是帮老百姓干活,怎么干都不过分;就是危难面前喊一声“跟我上”,而不是吼一声“给我上”。牢牢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我们党就有了最深厚的底气、最强大的靠山,就有了不竭的力量之源。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须有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内涵。人民当家作主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近年来,西方民主并没有高歌猛进,不仅没有成为解救世界的灵丹妙药,反而成为搞乱世界的祸害之源。相比之下,中国民主因其广泛、真实、管用等鲜明特点,成为21世纪人类政治文明星空中越发耀眼的星簇。承载着让亿万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使命,全过程人民民主必将推动中国民主之花绚丽绽放。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决定力量,也是推动改革的主体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内涵。人民是改革的“出卷人”,改革要不断回应人民需求、响应人民呼唤。人民是改革的“答卷人”,改革的进行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人民是改革的“阅卷人”,改革的成效最终要由人民来检阅、来评判。只有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才能不断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人民向往美好生活,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追求美好生活是人民的权利。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奋斗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为中华大地带来万千改变,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在这部史诗中,最生动、最形象、最触动人心的,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幸福诗篇。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裕富足、扬眉吐气。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的中国人民,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志气更坚、骨气更硬、底气更足。
历史的长河,因人民的力量奔涌向前;思想的波涛,因人民的拼搏卷起巨澜。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承载的永远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早已将人民的力量汇成汪洋大海,任凭风吹浪打,大海依旧在那里,中国依旧在那里,中国共产党依旧在那里。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5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