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就在很多人熬夜“买买买”的时候,昔日一度引起巨大争议的“北大屠夫”陆步轩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中。据梨视频报道,陆步轩和学长一起创立品牌卖生鲜,去年销售额已达18亿。对于备战今年“双十一”,他感慨“读书一定能改变思维”,看到他已经身价过亿,很多网友纷纷点赞,甚至认为陆步轩是个人奋斗正能量的代表。
2003年,陆步轩街头卖猪肉被曝光,此刻,堪称他人生中最低谷的时刻,却也酝酿着巨大的转机。当时,外界对它的负面评价颇多,陆步轩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结合陆步轩的成长经历与当时的社会环境,陆步轩的巨大失落感,完全可以被理解。其一,作为毫无背景的寒门子弟,陆步轩从农村考入北大,头顶“高考状元”的光环,却没分配到满意的工作。陆步轩的人生一度冲上云霄,又急速下降,这让人开始质疑“高考改变命运”的说法。
其二,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不充分,就业渠道较窄,民营经济活跃程度有限,舆论对名校毕业生还存在“天之骄子”式的期待。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陆步轩当时难免要忍受外界偏见与内心苦闷。
耐人寻味的是,十多年后,舆论对陆步轩的态度发生了奇妙的反转。这固然与陆步轩创业成功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社会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首先,就业多元化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虽然古人就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也很重,在阶层流动速度飞快的时代里,很多人渴望通过高考实现“逆袭”。但在今天,大学生就业方向多元化,很多人并不是选择“最好”的工作,而是选择最适合的工作,既考虑现实利益,更考虑自己的兴趣。陆步轩能坚持“卖肉”,让人看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也看到了他潜心做事的态度。
再者,社会观念更加尊重匠人精神。陆步轩能深耕生鲜买卖,把卖肉精神用在品牌建设上,这也是一种匠人精神,照样能获得市场的肯定与舆论的支持。如今,职业等级之间的壁垒被不断打破,不论是公务员还是网红主播,不论是教师还是演员,只要做出专业上的成就,就能获得鲜花与掌声。
而且,陆步轩的创业成功,对所谓的“读书无用论”是最好的反击。过去,舆论的偏见集中在“北大毕业也沦落到卖肉”,但陆步轩回应“卖猪肉也要卖出北大水平”。陆步轩有这样的气魄、决心与视野,显然是与在北大求学的经历密不可分的。陆步轩自己也承认:“北大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影响是自由和创新”,“既然进了这一行,就专注地把这行干好,这也是北大精神。既然不能改造世界,就扎扎实实去做一件事。”尽管舆论的支持,对这位高考状元晚了一点。
因此,我们在今天看待所谓的“北大屠夫”现象,不可再陷入曾经的偏狭与短视中。一个人成功的方式有很多,选择自己最合适的领域,坚持做下去,不要太在乎外人的褒贬,不论结果如何,就已经是人生的胜利者了。更何况,“成功”的标准从来不是固定的,追求内心的幸福与真正的快乐,才是所谓“成功”之上更重要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