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式消费陷阱缘何层出不穷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科长外力·阿布拉的网上工作平台里,有一类投诉总让他头疼——预付式消费投诉。
在2016年,仅乌市水区就接到近300起预付式消费投诉,较此前几年平均100余起的投诉量,翻了一番还不止。
预付式消费投诉量为何居高不下?商家将为自己的失信经营付出怎样的代价?
消费者为商家买单
记者查看所有投诉,发现其中有近50起投诉的是同一家店。
2月9日,时隔近7个月,王晓娟和朋友才拿到这家店的退款。谈起这次预付式消费经历,王晓娟表示,对预约式消费“难再相信”。
2016年7月中旬,王晓娟和朋友在某健身房的强力推荐下,办理了两张“优惠力度极大”的健身卡,商家承诺当年9月15日开业。到了开业的日子,王晓娟和朋友前往发现,健身房还在初步装修阶段,眼看开业无期,两人要求退卡,对方却始终拖着不给办理。无奈之下,王晓娟将健身房投诉至工商部门,这才得知,此前工商部门已经接到数起对该健身房的投诉,理由与她无异。
因为投诉量较多,水区工商局六道湾工商所工作人员对该健身房负责人进行了行政约谈,并告知其尽快妥善解决。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健身房正是通过“预付式”消费实现资本的快速累积,从而进行开业前的设施和人员准备。而这一资本积累的方式也为很多商家所用。商家既能实现资本的快速积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消费者又能享受到折扣等福利,本是双赢,但这种消费模式并非建立在一种平等的法律关系上。
近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在大家进行预付式消费过程中,很少有人耐心地将合同仔细读完,而实际上,这些合同包含着很多霸王条款,商家把消费者的违约行为在条款中清晰标注,却对自己的违约行为避而不谈,或以“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为名而一笔带过。
口头承诺万不可信
遗憾的是,即便商家并不出具任何合同或协议,依然有消费者愿意买单。
2016年9月26日,乌鲁木齐市民郭某在乌鲁木齐某儿童摄影影楼为孩子预付了549元的摄影服务,当时影楼口头承诺为郭某的孩子拍摄完毕后40天内可取照片。谁料,到了约定取照片的时间对方却一再推脱,郭某去了影楼五六次,并多次拨打电话,最终还是一个字“等”。
“你和影楼在提供服务前签订合同了吗?”记者问。
“没有,只是口头承诺,有一张取件单,但取件单上没有标明拍照时间、相片的张数、取件的时间等。”
此后,郭某投诉至工商部门,在工商部门进行调解后,郭某告诉记者,截至今年2月15日,他也只领到了两个影像制品,还有另外4个没拿到。
商家出现侵权行为,消费者才发现合同中漏洞百出、甚至维权无据。
对此,外力·阿布拉提醒,消费者应慎重办理预付式消费卡,并考虑后期风险,办卡前应详细了解经营者的合法性和市场信誉,看清商家的证照,切勿轻信广告和商家的口头承诺。最好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并尽量要求商家盖公章,明确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违约责任等限制性约定,并索取发票、保存交易记录等。一旦合同加盖了公章,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合同关系即成立并生效,双方的行为均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商家将为失信付出代价
由于没有主体限制,大量经营规模小、资质差的商家,如小的美容美发店、小型餐饮企业、私人健身会馆等纷纷涌入预付营销的行列,也因此加大了消费者的风险。
而因为执法监管的乏力,导致这一市场乱象得不到遏制,“商家跑路”等情况屡禁不止。
2016年6月,乌鲁木齐市民张明亮在南湖东路某瑜伽馆办理了一张价值1499元的预付式健身卡,孰料不到两个月,瑜伽馆突然关门歇业,想要办理退款也无从办理。同年10月8日,张明亮将瑜伽馆投诉至工商部门。
工商部门在接到投诉后即展开调查,但工作人员多次拨打瑜伽馆负责人姜某的电话,始终无法与之取得联系。后经工商部门进一步了解,姜某就此事委托了律师办理,但消费者和律师之间仅通过电话沟通且始终未达成协议。
今年2月14日,记者与张明亮取得联系后得知,目前,仅有部分消费者拿到了退款。
商家“跑路”,工商部门是否就拿他没有办法了?因为始终无法与姜某取得联系,工商部门不能进行当面调解,也无法进行行政约谈。而因为经营失信,目前,工商部门已将姜某的经营主体录入经营异常名录,并暂停其所有的业务办理。
“此事得不到妥善解决,姜某的经营‘污点’将一直存在,这也将影响到他今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外力·阿布拉介绍说,由于经营者普遍存在经济利益至上的经营导向,没有形成守法诚信的意识自觉,为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采取不诚信手段开展预付式营销,导致侵权问题频出。
“近年来,诚信体系的建设日益完善,商家将因其失信的违法行为受到惩戒,这或将对商家的预付式消费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外力·阿布拉说。(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古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