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家长拒绝送礼被逼退群,柳州教育局发公开信回应
光明网评论员:送还是不送?送什么?临近教师节,不少家长又为给教师送礼的问题纠结起来。在广西柳州某学校,有学生家长因反对凑钱送礼给老师而被家委会成员逼迫退群。随后,该位反对凑钱送礼给教师的家长将此事发至个人社交页面,火速引发围观和热议。
虽然不少送礼都打着“老师辛苦了”的名义,或者如上退群事件中的“众筹公告”曰“尊师重教”,但送礼的真实目的,大家你知我知。无非是为了通过给老师送礼物,让老师对自家孩子多加关照。更直白地说,是希望老师在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和固定的可分配的机会资源中,对自家孩子作一定的倾斜。
或许有人会说,这对其他孩子不公平,但不好意思,这不在送礼家长的考虑范围之内。不过,对于那些最初没打算送礼的家长来说,这恰是他们所担心或要竭力避免的事情,迫于无奈,他们加入“被送礼”行列。在彼此这种心理揣测和博弈下,剧场效应显现,于是乎,对于家长来说,送礼越来越成为一件需要动脑筋的难事。
面对“热情”的家长们,老师们尴尬难解。“尊师重教”的说辞,让人难以反驳;坚定的送礼决心,让老师们婉拒不成。老师们因此自嘲“教师节”为“教师劫”。由“节”到“劫”,当然是教师们对自身进退两难境地的描述,但让人更感复杂况味的则是,教师们似乎成为家长们“围猎”的对象。有的教师甘于被围猎,而更多的教师则极力躲避。
在近来曝光的多个相关新闻中,都能看到家委会的影子。原本,家委会设立的初衷是完善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反馈机制,改变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那种我说你听的决策和沟通机制,但动辄拿“民意”说事且“逆我者出群”的蛮横做法,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部分家委会已成为单独的利益集团。家委会在送礼一事上的“费心操持”,其中又有几分不是为了给自家孩子换取关注呢?
家长们以及名义上代表家长们的家委会,如此费尽心机在教师节“聊表心意”,有评论说,这是社会上泛滥的物质主义风气对校园的侵蚀。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更为根本的,是其折射出了家校之间不平等的权利关系。而这种不平等,则主要是由教育资源的稀缺和不均衡导致的。当优质的教育资源稀缺,处于被分配地位的一方自然就有动力去进行争取和博弈。所以这也就可以部分解释,为何在所谓的“名校”,送礼这种博取教师关注的博弈更加激烈,各显神通竞聘加入家委会不过是一个侧证而已。
眼看着教师节的当口,家委会把送礼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事儿“闹大”,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赶紧出来“灭火”,发布公开信呼吁家委会主动抵制请客送礼歪风邪气,义正词严拒绝“变相行贿”违规行为,并公布举报通道。如此明示道德红线当然重要且有必要,但实际影响力几何,则有待观察。更为根本,可能还是努力改变现有教育资源紧缺的格局,当家长不用再费心尽力抢夺什么,教师也不用深陷力不从心的困局,那么利益联结的动机和空间自不复存在,双方的关系也有望重回清爽。
9月1号,开学第一课上,我们努力向孩子们传递何为真善美,社会共议的话题也是教育如何承载起殷切的道德期待。而如果9月10号,我们无意间向孩子们展示,我们是如何用金钱攻陷我们曾宣扬的价值观,这种前后不一的价值观对他们的认知及心理打击将构成多大的冲击,不忍细想。如何对待社会道德期待下的这个薄弱地带?这道压轴题,值得我们深思慎行,努力答好,让教师节的关注焦点和讨论资源重回教师权利和待遇这一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