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6 09:47 燕赵网事
新农村商报陕西讯(记者 汤保全)近日,家住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青水镇大褚村村民不断实名举报,他们村干部宁愿把死人纳入贫困户实施脱贫计划,也不愿意把真正的困难户纳入贫困户,并且,许多真正困难户所住的土坯茅草房屋早已垮塌,无家可归,到处流浪。果真如此吗?记者于4月3日前往镇巴县调查采访。
在镇巴县青水镇大褚村,记者见到了实名举报人宁天祥,他告诉记者:“我们村地处深山老林,不通公路,不通水,学校搬走,医院搬走,娃娃上学难,就医难,而我们居住的土坯茅草房屋是30多年前盖的,都早已垮塌,已经无家可归,许多人在城固县、西乡县等地流浪多年,只有打零工或者捡破烂维持生活,隔三岔五的回家还要种地,以养家糊口。我们10多户向村干部申请危房改造,干部说没有指标,我们申请农村低保,干部说名额已满,我们申请移民搬迁,干部说我们不是贫困户,我们最后申请贫困户,干部又说我们经常不在家,请问:土坯房早已坍塌,我们的家在哪里?不仅不管我们的死活,竟然把死人纳入了贫困户实施脱贫计划,真是天大的笑话!贫困户李本有在2016年8月已经死亡,可是,村干部2017年在村委会墙上公布的贫困户名单里还有其人;村民古自民在去年已经死亡,还出现在公布的贫困户名单中;村民文华玉去年8月份左右已经死亡,也在名单之中;贫困户谭顺福今年2月份已经死亡,至今没有删除。我们真正的困难户企盼享受一点政府的惠民政策,真是比登天还难啊!”随后,宁天祥带领记者走访了多家困难户和贫困户。困难户胡述财,今年53岁,家里3口人,妻子是一个哑巴,儿子才上初中,家里的两间土坯房早已垮塌了,无家可归,只有流浪到西乡县依靠打零工度日;困难户宁兴作,今年65岁,家里5口人,有儿子、儿媳和两个小孙子,家中的三间土坯房在2014年已经倒塌了,成为有大褚村户口、有大褚村身份证的无家可归之人,一家人在西乡县租房居住,以打零工糊口,村上评议贫困户也没有通知他们,啥惠农政策都没有他们家;困难户胡光成,今年43岁,全家6口人,母亲已经80多岁,大儿子20多岁患病多年,至今未婚,二女儿上初二,小儿子上六年级,自己患腰椎间盘病不能干活,全靠妻子一个人在西乡县打工养活全家,家里的两间土坯房已经大面积裂缝,随时都有可能倒塌,可怜80多岁的母亲独自一人仍住在危房中;最为可怜的是今年66岁的何商兴带着91岁的母亲向记者蹒跚着走来,全身衣着破烂不堪,满脸皱纹记录了岁月的沧桑,他家3口人,他老两口就照顾91岁的母亲,两个女儿都已出嫁,自己年龄大了,打工没有人要,家里没有啥收入,全靠女儿接济过日子,贫困户和低保户与他无缘,家中唯一的两间土坯房在10多年前就垮塌了,已经无家可归;困难户徐天培,今年76岁,全家6口人,他和老伴(哑巴)年纪大了,没有收入来源,只有儿子一个人打工挣钱,儿媳做饭伺候两个孙子上学,家中两间土坯房在10多年前就倒塌了,全家没有居住的地方,由于到西乡县城较近,就举家搬迁到西乡县租房居住。还有在城固县到处漂泊的困难户,他们一个又一个的生活处境实在令人担忧。
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宁高祥,今年已经56岁,妻子嫌弃当地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早年就离家出走了,他无儿无女,就把已故亲弟弟的女儿从小收养了,户口是两人,可建档立卡时却只写他一人,当上贫困户已经一年多了,政府没有给他补助一分钱,也没有给他扶持啥致富项目,精准扶贫变成了一句空话;建当立卡贫困户王福兴今年54岁,父亲已经86岁,母亲78岁,并且身体有残疾,他的亲弟弟也是一个残疾人,下肢瘫痪,常年坐着轮椅,他两人各管一个老人,他的大女儿远嫁安徽,小女儿就嫁给本村,户口本上有5个人,建档立卡登记却只有3口人,妻子在家照顾老人和外孙,他又要邻近打工,还要养好家中的6头牛,不但户口人数不精准,而且,在脱贫明白卡上填写的养牛只有3头,如果国家给养殖户有补助,那就吃亏大了;记者见到非贫困户董学林时,他正在自己土坯房屋前的一块坡地里和老伴李青珍干农活,他告诉记者:“我家里3口人,就我们老两口和一个儿子,儿子在汉中市打工。和村干部没有关系,也就不是贫困户,低保和移民搬迁政策也没有我们。你们看看,我家的房屋是土坯房,现在已经裂缝很大了,在这样危险的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的房屋里已经居住20多年了,多次给村干部反映,看能不能享受危房改造补贴政策,干部总是说没有指标。”
青水镇大褚村党支部书记朱金明告诉记者:“我们村有5个村民小组,232户,878人,全村贫困户118户295人。”4月4日上午10点半,青水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蒲国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镇精准扶贫实行两榜公示,先由村民评议,再由村民代表评议后拿到村干部会议上研究通过后进行初次公示,村民没有意见后上报镇政府,政府派人入户抽查没有问题再进行第二次公示,全村村民没有意见就上报县上了。同时,我们还组织全镇各村交叉检查。大褚村绝大部分是土坯房,许多房屋都是危房,政府给村民动员让危房改造,许多村民懒得不愿意;让移民搬迁,国家有补助,他们又不愿意离开老家,有些村民搬迁了还不愿意拆除老房屋。非贫困户愿意搬迁自建房屋,按照分散安置对待,国家政策每人补助8000元,在集中安置点自建房屋每人补助13000元,如果是贫困户愿意搬迁在政府负责盖好的移民安置小区居住,拆除老房子,国家每人补助25000元,每人不超过25平米,每户每人交钱2500元,最多每户交钱不能超过1万元就可以入住了。目前,大褚村118户贫困户报名移民搬迁的只有30多户。”当记者提出既然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工作做的如此扎实细致,怎么还把四户死人纳入了贫困户时,蒲副镇长立即说,那不可能。他马上打电话询问镇扶贫办的工作人员,给记者说,这些死亡的人员早已剔除了。记者要求查看大褚村118户贫困户名单时,蒲副镇长又打了一通电话后说,只允许记者看看,不允许记者复印和拍照,记者答应蒲副镇长的要求后,才将记者带到镇扶贫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输入密码打开国家扶贫开发网站进入系统,虽然鼠标划的很快,记者还是看到了死人贫困户文华玉和死人贫困户谭顺福的名字,另外一个死人贫困户胡自民也在不久前变更成他儿子的名字,由于鼠标划动很快,记者没有看到死人贫困户李本有的名字。记者实在想不通,蒲副镇长既然说贫困户建档立卡精准扶贫的信息是两榜公示,又是各村交叉检查,信息是公开的,为什么不允许记者复印和拍照呢?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
在青水镇大褚村调查采访的两天时间里,记者所见所闻令人今生今世难以忘记。从青水镇到大褚村只有25公里路程,其中9公里水泥路,剩下的16公里都是蜿蜒崎岖的悬崖峭壁,说是路也不是路,大坑一个接一个,记者整整用时4个多小时才到达大褚村。沿途看到当地村民用马驮者购买的商品,还有年龄很大的村民用背篓背了满满的商品,手里拎着商品,记者走进一户又一户居住非常分散的村民家中,看到他们的住房条件、吃饭和穿衣,好像走进了70年代,这样深度贫穷的村庄竟然没有引起当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实在令人心寒。记者看到村干部说话的盛气凌人、镇政府领导干部的不屑一顾,与大褚村贫困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到2020年,大褚村的贫穷百姓能否真正脱贫,能否真正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确还是个未知数!这个村精准扶贫造假问题但愿能引起镇巴县纪委领导的高度关注,更希望镇巴县委书记和县长能够拍案而起!对于此事查处如何,本报将继续追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