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您好,我是滨海公证面对面智慧服务平台2号接线员小刘,请问有什么需要协助?”
“姑娘,是这样,我儿子要去国外留学,说要办理公证,他比较忙,委托我问问都需要我们提供什么资料。”
8月下旬,记者在天津市滨海公证处采访时,遇到该处接线员接待一起咨询。与传统的窗口、电话咨询相比,这样的咨询是可视化咨询,咨询人只需在家通过连接该处开发的小程序视频连线,就能获取有关公证的信息。
“这是我们在推出公证业务微信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新功能。”滨海公证处主任周兆兆说,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证服务,是他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细看之下,滨海公证处为民服务的案例还真不少。
今年6月,公证员杨硕接待了市民李女士的咨询。李女士父母的房屋面临拆迁,两位老人希望把拆迁补偿资格转移给她,由于两位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无法到公证处办理公证业务,希望公证员上门服务,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与杨硕沟通。杨硕随即把情况跟公证处相关负责人作了报告,得到的答复是:开辟“绿色通道”,马上办。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杨硕得知两位老人长期生活困难后,又主动请示领导减免了其部分业务办理费用。
今年3月,公证员们与青年志愿者就公证问题一起来到天津市南开区天大四季村,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此后,南开区昔阳里社区、观园里社区、天津警备区南开第二干休所都留下了公证员们活跃的身影。
在此期间,公证员刘光、张宣体会到了由“坐堂办证”到“送公证进社区”的变化。“从之前的被动接收,到现在的主动服务,是我们落实‘放管服’改革的有力抓手,更是联系群众、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从业多年的张宣认为最惬意的事就是看到当事人如约拿到公证书后的那一张张笑脸。
以此为契机,滨海公证处将“为身边群众解决切身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满足感与获得感”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落实标准,采取多项“减证便民”措施,广泛开展“马上办、容缺办、一次办”,高质量执行《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推行一次性告知,积极兑现最快办结时限的承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不断提高办证质量,提高办证时效。
让市民曲云凤印象很深的,是对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的“一次都不用跑”服务。如针对病重捐献遗体者办理遗体捐献公证,公证员主动到红十字会工作站或医院上门服务,让“特殊”的当事人在公证便民服务中受惠得益。再如,他们主动前置,前往学校,为中小学假期夏令营办理相关涉外公证,省却了家长、学生来回跑的时间成本。
在搞好便民服务的同时,如何利用自身业务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滨海公证积极探索的一件事。
今年春节刚过,公证处就迎来了一项业务,国内某知名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施工困难,想申请办理保全证据公证。摆在公证员面前的,是钢筋、钢管、泥沙散落的施工现场以及“竖杆”“横杆”“横向连接扣”“外架坡道”等大量专业名词。为此,他们忠实记录现场固有状况,随后查阅大量专业文件,请教专业人士,最终使该项公证业务得以顺利完成,得到相关各方肯定。
“公证,公正,你们的专业水平、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对公证行业有了全新认知,了不起!”因为该起案例做到了社会效果、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相结合,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
目前,正在推行的“公律合作”项目,是滨海公证处的又一探索。
为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滨海公证处与天津首批11家律师事务所深度合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旨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相互开展合作交流培训、合作品牌建设与推广、合作开展联合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公证业务与律师业务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公证处及律师事务所在各自领域的品牌优势与综合竞争力。
“滨海公证处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紧紧抓住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解决问题两条主线,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不搞形式主义,不摆样子,不以简单‘留痕’作为评价标准,而是以解决群众需求以及群众满意度来进行考评衡量,值得肯定。”天津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红卫给予高度评价。(记者 张驰)